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7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一

中华传统美德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现在被大家重视起来了,在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教我们“国学”,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那时候我们渐渐接触到其中的一些精神,道理,品质,渐渐的,我们爱上了“国学”,慢慢懂得这些道理。我们穿行在这些文字中,穿行在它的精神中,在生活里,少了浮躁之心,多了敬业之心;少了攀比之诱,多了爱岗之意;同学之间,礼貌用语多了,脏话恶语少了;友爱互助多了,骄横奢侈少了;追逐打闹少了,读书学习的人多了……这都是大家养成的好习惯,好品质。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告诉我们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敬兄长,更要尊敬长辈,就像在我们家一样,家中有一个规定,如果有长辈到我们家来做客吃饭,我们晚辈是不可以比长辈先动筷子,爸爸说,这是基本的礼貌,也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所以不可以不遵守。有一次,我和爸爸回老家,在路上很饿,好不容易到家可以吃饭了,看见桌上的饭菜更是饿的不行,爷爷看见了说:“睿睿,饿了吧,自己先吃点菜吧。”我点了点头,刚刚拿起筷子,就被爸爸叫住了:”等一下,没看人还没有来齐吗?我们的规定你都忘记了?”“哦哦,我知道了”爷爷又说:“她饿了,你就让她先吃就是咯!”“不行,规定就规定,必须遵守的”于是,我点点头,接着,把手又收了回来,只能再忍一忍。

还有“亲师友习礼仪”这又告诉我们我们作为家中子女,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努力与师长、朋友接近,努力向他们学习各种礼节礼貌方面的知识。

我们能懂得这些道理,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恩赐吗?有了这些,家庭这一个小个体变得和谐,社会也变得和谐,那么国家也将会变得和谐。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家和万事兴,只有把亿万家庭建设好,才会有13亿多人民的美好生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既把个人家庭建设好,又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家,而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在点点滴滴中关注国家这个大家,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应有贡献。

”换一个视角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子,教之以义方”。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绝不是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事关党性原则的大事,重视家风、管好家人是从严律己的一个重要体现。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家风建设,过分迁就溺爱家人,公私不分,纵容和包庇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大肆收受贿赂、插手工程、非法经营、坐收渔利,最终影响自己、害了家人。“子不教,父之过”。家人出了问题,表面是配偶、子女行为不当,其根源还在于党员干部本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修身,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在家庭不仅当好榜样和表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要言传身教、处好家事,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掌好权、用好权,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家风也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的家风好坏,不仅关系到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良好的家风,能养成廉洁的作风;反之,如果家庭没有正气,就很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造成身陷囹圄、祸及家人的家庭悲剧。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建设既是廉洁建设的“必修课”,也是廉洁从政的“防火墙”。党员干部只有把家风建设作为自身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承好的家风,才能让修身齐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用权。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_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好的家风培育好的作风,自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三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堂,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重视家庭建设应该是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树立怎样的家风、制定怎样的家训,与家人、亲朋好友或者是身边的同事多沟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传统的家风具有榜样性,社会性与传承性。

但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家风建立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以儒家文化、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之道为基础,变成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教育学为基础,形成了新时代的家风。

新时代的家风具有吸纳性、创造性与创新性。

我的爷爷是一个喜欢钻研古典文学的人,小时候因父母过于忙碌,我便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由爷爷悉心指导。爷爷曾教过我读《诗经》等文学著作,而在我上小学之后便由父母照看。我母亲的妹妹是一名国外大学的老师,她时常给我说她在国外的故事,给我介绍国外的电影、音乐和文化等。久而久之,我也对国外的文化稍有了解,因而我们家不仅有中国古典文化之美,而且也吸纳了西方的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教会了子女传承,爱国,报国,对先进科学思想的接纳,促成了子女立业,发展,成才。

新时代的家风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首先,红色家风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下长大,传统文化根植于他们的价值观之中。

其次,无产阶级革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

再次,通过对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批判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以爱党爱国、坚定信仰、忠贞不渝、严守纪律、清正廉洁、律己律家为内核的红色家风。

小时候爷爷常讲:“借鉴性价,浪费可耻。”从小我们也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老一辈人留下的话依然影响着每个家庭,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我在这样的影响下,铅笔用到抓不住才换,书包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衣服穿姐姐们的衣服,过年的压岁钱要给父母,养成不浪费、不攀比、勤俭节约的习惯。而新时代家风创新性的来源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新时代家风不仅融合了传统家风的优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加入了新时代的元素,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能改善国风,新时代的良好家风能更好地推进国风的科学发展和改善。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四

21世纪,不仅电视上有很多关于“家风”的宣传片,而且大街小巷也都有关于这一主题的宣传栏和海报,对于这个社会,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宣传中华精神,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渐渐的,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也慢慢做到了……

中华传统美德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现在被大家重视起来了,在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教我们“国学”,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那时候我们渐渐接触到其中的一些精神,道理,品质,渐渐的,我们爱上了“国学”,慢慢懂得这些道理。我们穿行在这些文字中,穿行在它的精神中,在生活里,少了浮躁之心,多了敬业之心;少了攀比之诱,多了爱岗之意;同学之间,礼貌用语多了,脏话恶语少了;友爱互助多了,骄横奢侈少了;追逐打闹少了,读书学习的人多了……这都是大家养成的好习惯,好品质。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告诉我们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敬兄长,更要尊敬长辈,就像在我们家一样,家中有一个规定,如果有长辈到我们家来做客吃饭,我们晚辈是不可以比长辈先动筷子,爸爸说,这是基本的礼貌,也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所以不可以不遵守。有一次,我和爸爸回老家,在路上很饿,好不容易到家可以吃饭了,看见桌上的饭菜更是饿的不行,爷爷看见了说:“睿睿,饿了吧,自己先吃点菜吧。”我点了点头,刚刚拿起筷子,就被爸爸叫住了:”等一下,没看人还没有来齐吗?我们的规定你都忘记了?”“哦哦,我知道了”爷爷又说:“她饿了,你就让她先吃就是咯!”“不行,规定就规定,必须遵守的”于是,我点点头,接着,把手又收了回来,只能再忍一忍。

还有“亲师友习礼仪”这又告诉我们我们作为家中子女,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努力与师长、朋友接近,努力向他们学习各种礼节礼貌方面的知识。

我们能懂得这些道理,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恩赐吗?有了这些,家庭这一个小个体变得和谐,社会也变得和谐,那么国家也将会变得和谐。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五

微党课: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家教汇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同志们: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家训家教蕴含着大道理,展示着永恒的生命力。家风既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也是社会道德风尚在家庭中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汇聚民意的强大号召力。新时代需要新风尚,我们要传承好中华民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把好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好家风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进步,汇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良好家风涵养心灵、润物无声。一个有着淳厚家风的家庭,其成员从小耳濡目染,感受良好家风熏陶,必然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耳濡目染之中,个人素养走向新的高度和境界。家风既是人生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也是社会道德风尚在家庭中的具体体现。新时代需要新风尚,新征程召唤新力量,只有树立新时代家庭观,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传承好红色家风,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人格的力量感召人,才能不断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成为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家和万事兴”的向往……家,总有一股文化亲和力与情感凝聚力,激发人们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自觉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以及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第八条即为“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爱子,教之以义方”。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养成的沃土。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训,还是苦口婆心的叮嘱,抑或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都将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家仁,一国兴仁。”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在追梦的路上,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创造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美好人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国家昌盛,我们才能幸福。无论时代变迁,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家国情怀,其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人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也正是千千万万的家国情怀最终汇聚成为深厚的民族大义和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而每一个人不仅是好家风的传承者,也是家国情怀的涵养者。

在涵养家国情怀中传承好家风。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的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风传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是无数家庭的好家风,才撑起了全社会的良好风气。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良好的家风又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反之,家国情怀润家风,家国情怀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与时下提倡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自强不息的张富清,还是不搞特殊的焦裕禄,正是以他们的家国情怀生动地诠释了热爱劳动、艰苦朴素、服务百姓的良好家风。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和国的热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是一种矢志不渝、坚定信仰的精神力量。涵养家国情怀最根本的就是要当好坚定“四个自信”的忠实践行者和薪火传承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风民风的根基。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通过承担家庭、家族的责任,进而实现对国家、民族的担当,实现从个体“小我”到社会“大我”的转变。“包拯家训”的清正廉洁、“岳母刺字”的精忠许国、“朱子家训”的勤善节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释了家风文化,从而激发更多后人向上向善、追求幸福,激励广大家庭崇尚文明、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家风与党风政风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人来自家庭,其行为举止都打上家庭烙印,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的家教家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党风政风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民群众观察、了解和评价党风政风的重要维度。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言人,更要意识到家教家风的重要性,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引领社会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我们看到,社会上奢靡之风、享乐之风等不良风气一度渗透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家庭生活之中,导致其家风败坏,进而诱发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法违纪的重要原因。”由于不良家教家风导致贪腐的不胜枚举,如“夫妻店”“父子兵”“兄弟档”“全家腐”等不乏其例。这些案例时刻警醒我们,领导干部家风正不正、家教严不严,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乎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大事。

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领导干部良好的家教家风一方面有利于使自己加强防范意识,抵御腐败;有利于塑造子女高尚的人格,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心灵;还有利于家庭和睦,促进家庭幸福美满。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良好的家教家风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树立起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促进党风政风建设。只要良好的家风蔚成风气,我们的社会注定是文明和谐的社会。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家和万事兴,只有把亿万家庭建设好,才会有13亿多人民的美好生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既把个人家庭建设好,又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家,而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在点点滴滴中关注国家这个大家,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应有贡献。

”换一个视角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子,教之以义方”。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绝不是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事关党性原则的大事,重视家风、管好家人是从严律己的一个重要体现。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家风建设,过分迁就溺爱家人,公私不分,纵容和包庇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大肆收受贿赂、插手工程、非法经营、坐收渔利,最终影响自己、害了家人。“子不教,父之过”。家人出了问题,表面是配偶、子女行为不当,其根源还在于党员干部本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修身,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在家庭不仅当好榜样和表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要言传身教、处好家事,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掌好权、用好权,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家风也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的家风好坏,不仅关系到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良好的家风,能养成廉洁的作风;反之,如果家庭没有正气,就很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造成身陷囹圄、祸及家人的家庭悲剧。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建设既是廉洁建设的“必修课”,也是廉洁从政的“防火墙”。党员干部只有把家风建设作为自身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承好的家风,才能让修身齐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用权。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_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好的家风培育好的作风,自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七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推荐阅读:

  2024年基层党建工作应知应会怎么写(九篇)

  关于预备党员会议记录怎么写(6篇)

  有关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程序及要求工作流程(精)(五篇)

  党小组会会议记录范本(5篇)

  推荐党课心得汇总(三篇)

  精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简短(八篇)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7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关于传承优良家风永葆纯粹党性专题党课讲稿(推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