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调研报告3000字(通用3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_调研报告3000字(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20_调研报告3000字

  一、开展调研基本情况

  (一)确定调研课题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简陋落后的农村文化体育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仍然很不匹配、很不适应、很不协调。因此,加快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尤为重要。

  (二)下去蹲点调研情况。根据局调研方案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10月10日―12日,组织体育运动中心相关同志先后到扬武镇排莫村(跟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小组一起)、红星村和龙泉镇合心桥村、原长青乡、金钟移民社区、东湖社区等开展以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目前,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9家农家书屋,并配备有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主要是配送图书、书柜、DVD及电视机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有167名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进农家7户。全县35%的行政村建有业余文艺队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广播“寨寨响”工程覆盖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站1个,队员5人;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5乡镇、92个行政村,20xx年、20xx年两年,累计为5乡镇、92个行政村配送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乡镇级配送金额是5万元:摄像机1台、平板电脑2台、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42寸、移动数字网络1个),村级配送金额是2.5万元(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32寸、平板电脑2台),为159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共361884册;建有县电视发射台1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石桥古法造纸遗址、万寿宫和丹寨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排莫村、麻鸟村、扬颂村、送陇村、石桥村、王家村和排佐村)、州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9个(排莫村、羊排村、送陇村、石桥村、大簸箕自然寨、卡拉村、排牙村、麻鸟村、雅灰村)、县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34个;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12个。

  2、农村体育设施。分别实施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为100%、86.3%。同时,还为积极性高的村补助部分资金及配送篮球架90付和乒乓球桌30张;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3套。

  3、社区文体设施。建成移民安置点金钟社区、东湖Q儿城西社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1个;建成金钟、东湖2个移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金阳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启动建设中;为金湖、东湖、金阳3个移民社区各安装1条健身路径工程;为金钟社区配送8000余册各类图书、铜鼓、芦笙,以及乒乓球桌、球架及相关健身器材。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地少,设施简陋。目前,我县虽然分别实施乡镇级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点原7个乡镇和161个村的100%和86.3%。但是,大部分都修建或配送在村委会驻地的中心自然寨,而且大多数都只是一个村1―3个场地或1―3套设施,覆盖率仅占全县486个自然寨的47.2%。另外,实施早的村现文体设施有部分已损坏,急需更新。

  2、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目前,全县农村文体设施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已建有的文体活动场地,大多数村没有按照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管理,部分场地平时无人管理或闲置,多用于停车、堆放物资等,只有在节日期间才用于开展文体活动。

  3、经费投入不足,文体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文体公共场所和设施都依赖上级投入(农体工程每个村补助3万元)且投入不足。加上我县财政经费困难,有时专项经费划拨不及时,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部分公共文体化场所和设施实际使用率偏低。一是乡镇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机构,只能由文化站工作人员兼顾,给农村文体活动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部分村图书室明显是摆设,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开放一下,其余时间关门。部分乡镇把综合文化站当着食堂、职工宿舍、储藏室等。加上上级配备下来的设备被挪为它用(包括电脑、桌子、椅子等),尤其是配备的乐器因质量问题或者长期无人使用,放在文化站也基本成为摆设,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已经不能正常履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三、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重视不够。有很多村群众积极性很高,但村组干部重视不够,协调和落实建设用地困难,加上这两年脱贫攻坚任务重,部分村没有认真组织实施,延误建设工期。

  (二)经费落实不到位。上级补助经费下达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督促相关建设点加快建设进度。但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项目点没有钱购买砂石、水泥和支付人工工资,导致项目没有启动实施,影响建设进展。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为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切实重视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明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体广电旅游、乡镇、财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按时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调度。同时,县财政及时划拨项目建设补助经费,以便督促各项目点抓紧实施,确保按时完成我县建设任务。

  (二)建立多方投入机制,为农村文体场所建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将农村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列入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内容,充分利用荒地、荒坡修建文体活动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县财政局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帮村单位帮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村民”的公益性文体场所服务体系,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体设施使用和管理。场地建好后,明确由村两委负责文体场所和设施的日常管理,负责告知村民如何使用和管理文体场所和器材,健身器材如有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场地建成后,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村文体活动场地保护的自觉性,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篇二】20_调研报告3000字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及社区专题调研的要求,县政协第五调研组在县政协副主席王绵远同志带领下,于9月1日至5日深入寺坪、马桥、马良、歇马4个乡镇,围绕“加强乡镇集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集镇社区作用”主题,采取听汇报、与社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座谈、现场察看等形式,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与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乡镇集镇社区发展现状

  全县乡镇除城关镇外的10个乡镇,共有14个集镇社区,所辖单位272个,小区36个,总人口17710人。实际在岗社区工作人员37人。有办公用房4980平方米,公共服务场所(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5902平方米。实地调研的4个乡镇,有8个社区,辖25个小区,居民人口12858人。

  各乡镇社区成立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社区建设,保障了社区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

  (一)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社区均建立了基层党组织,组建了居委会,划分了小区,选任了小区主任。同时,各乡镇选派有一定经验和阅历的行政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职务。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

  (二)阵地建设得到改善。各乡镇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筹措资金,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有的乡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征地新建办公场所(歇马街社区);有的乡镇利用原乡镇政府撤并后的闲置资产,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金斗、欧店社区);有的乡镇采取村居合一的方式,将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两套班子,一个场子”,整合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办公场所(金斗、百峰社区)。

  (三)经费投入得到增强。据统计,除城关镇以外的10个乡镇,20xx年社区经费县乡两级财政共预算367.57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预算209.79万元,乡镇财政预算xx7.78万元。

  (四)社区作用得到发挥。一是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办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警务治安等代办服务窗口,加强了综治、计生、户籍、就业、救助、治安、卫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与便民服务。二是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并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帮助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为困难居民、下岗职工办理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四是组织公益文体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五是关注弱势群体,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六是尽力化解矛盾纠纷,较好地维护了社区治安稳定。寿阳社区还组织开展了少儿课外学业辅导、开办“希望家园”、举办廉政书画展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乡镇集镇社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社区建设与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职责不清,治理能力很薄弱。对社区观念认识还不明确,乡镇往往把社区当做二级机构。社区也大多习惯于依赖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自主、自治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作仅停留在一般便民服务和落实政府任务上,居民参与、服务供给、文化引领能力不足,依法办事、矛盾预防化解以及信息化应用能力欠缺,开拓创新不够。

  (二)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达标。一是办公场所面积不足。目前,14个集镇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共计4980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355.7平方米,与上级部门规定的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还有差距。工作总结从调研的4个乡镇看,普遍存在工作用房面积不足,公益性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没有一个乡镇能够达标。二是公用经费没有保障。20xx年,县财政给每个社区按每人每年6000元标准预算公用经费,后来配套10万元惠民资金时,每人每年6000元的预算被取消。由于公用经费无保障,社区开展活动和办公设备更新添置都很困难。马桥寿阳社区反映,他们的办公设备严重老化,电脑开机就需要五六分钟,打印机经常发生故障,居民办事极不便利。

  (三)待遇偏低,工作人员不稳定。20xx年,县制定的社区工作者报酬标准为1400元/人.月(含五险)。但这个薪酬标准,在缴纳五险后仅剩1100元左右,调研的4个乡镇考虑工资过低,都从不同渠道增加了补贴(月平500元左右)。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其待遇比以钱养事和公益岗位人员都低。由于待遇偏低,留不住人,一部分人员已经离职;除此之外,社区工作者被借用现象比较严重。除城关镇外的10个乡镇14个社区共招聘社区工作者65人中,离职8人,被借用38人。

  (四)体制不顺,社区管理难度大。一是人员构成复杂,规范管理难度大。当前社区居民主要是当地非农业户口人员、企业改制下岗职工以及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寺坪街社区还有一部分库区移民。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有的长年在外务工,有的人居住地已经发生转移,造成户口空挂,有户无人,社区计生管理、治安管理等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现行户籍政策限制,一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因户籍转出成为非农户口,毕业后不允许再迁入农村,只能登记到社区,同样是人户分离,难以管理。二是弱势群体矛盾多,治安维稳难度大。社区内搬迁户多、下岗职工多,如原马桥电站下岗人员、寺坪库区移民等,这些人员不能享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医疗、养老等没有着落,社区无力解决,常常引发诸多矛盾。三是小区关系不理顺,工作开展难度大。由于各小区人员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小区环境治理存在很大难度。如马桥电站小区,居民住宅陈旧不堪,一级站小区大门口到处是大坑小洼,遇到下雨就水潭堵门,行人无法进出,因为是改制企业,处于“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居民心有怨气,常拿社区撒气,工作人员挨骂的现象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造成社区活动难组织,公益事业难开展,社区管理难落实。

  三、对策和建议

  (一)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明确界定社区权责,在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社区组织去行政化,引导社区将其主要精力放在群众自治和为群众服务上。参照《社区依法履行的工作事项参考目录》(共18项),热门思想汇报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参照《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履行的工作事项参考目录》(共21项),制定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工作项目清单;对照清单,依法履责。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建立社区正常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确权明责,落实经费支持。严格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要求,需由社区协助开展工作,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及时将经费划拨给社区。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发展产业,不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二是理顺渠道,保障经费预算。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逐步把社区建设事业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和保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社区场所和公益服务设施逐步达标。三是因地制宜,共同发展。支持那些辖区内人口较少、管理任务相对较轻、与农村联系紧密的社区,实行村居合一,与当地村委会合署办公,资源共享。支持撤并乡镇利用闲置资产,解决社区办公场所与活动场地,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要高度重视撤并乡镇原驻地的城镇规划、环境治理,有效改变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两不靠”“边缘化”的现状。四是整合力量,实现共同协作。发动各镇直部门、单位积极支持社区工作,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在工作上、经费上对社区给予有力支持,共同推动社区事业发展。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社区工作者报酬应逐年有所提高,其待遇标准应不低于村干部水平,并随当地社会人均收入和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长。二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正常补充机制。可按“总量控制,缺一补一”的原则,适时补充完善。同时,各乡镇政府不得随意抽调、借用社区工作人员,以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与文明建设,为孤寡老人、“三留守”人员献爱心,把社区建成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四)切实为社区减负松绑。明晰社区职能,不属于社区职能的一律要规范。凡是与社区工作无关的会议和活动,一律不要求社区参加。社区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评比,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对社区工作的考核评比活动。

【篇三】20_调研报告3000字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做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让社区矫正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就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5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2万人,地理位置处于市东北部。目前我镇共接管14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矫正人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某些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方式存在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不愿意回到社会执行刑罚,不愿意让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犯事。对于集中的学习和公益活动感到耻辱,同时希望司法机关不要做定期的家访,以免打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2、一般社会群众习惯认为矫正人员有污点,重犯率相对偏高,都避而远之,有排斥、歧视的心理,而这一心态也使得矫正人员缺少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抵触心理。

  二、经验和做法

  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个性化原则,逐步探索新时期社区矫正管理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根据矫正对象特征、犯罪性质、家庭经济情况、认罪悔过的程度、家庭人员对其犯罪及被惩处的态度、预测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可能性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施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区别对待,因人施矫,对症下药,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矫正质量。严格落实走访、谈心、教育、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经常性工作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和隐患以及倾向性问题,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不脱管、不漏管,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矫正对象再犯新罪。

  二是突出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理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五必访”,即:新接收的要走访,家庭出现纠纷的要走访,生活有困难的要走访,重大节日前要走访,有疾病时要走访。通过认真逐一走访,真正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如矫正对象胡某,70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走路不方便,我们除了以上“五访”之外,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其情况。

  三是帮困解难,管理逐渐向服务转变。针对矫正对象不同的心理,为了努力消除矫正对象的对立情绪,引导其顺利融入社会,我们召开了矫正工作志愿者和社区服刑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暨座谈会,邀请局矫正科同志对他们进行知识讲座并参加座谈。通过座谈,拉近服刑人员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距离,从根本上促进其思想转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多种形式帮困解难。如保外就医人员俞某,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由于经济基础差,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再加自己又不能工作,仅靠姐姐的资助看病,我们在座谈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想方设法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在春节前送上爱心帮扶慰问金500元,让他过一个快乐的年。

  四是突出抓好“接收”、“解矫”程序的规范。我所对每一位新接收的矫正对象都要举行人性化接收仪式,给每位矫正对象送一封《给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封信》,既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前感受到矫正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又使矫正对象感受到人性化的一面,使他们尽快了解社区矫正,服从社区矫正。同时对每一名解矫对象也举行解矫程序,对他们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讲评,提出要求和希望,使矫正对象切身感受到矫正对他们的帮助,通过矫正悔过自新,重新认识自我,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真正做到工作有始有终。

  五是注重实效,正面引导。由于双峰山高路远,为了更好地为矫正人员做好服务,我们在双峰和黄坛各设立了公益劳动场所,以便于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性化,我们把矫正对象的亲属、所在地联村干部等纳入帮教监管网络,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在矫正过程中,根据矫正对象工作情况“量身定制”教育改造方式。如:对胡某走访,了解到他的犯罪过程是哥们义气,被人利用,在被判缓刑后,因为年轻,自认为是其一生中的污点,他这一辈子就此完了,对生活、对今后的前途十分悲观,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谈心、教育,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风帆,现胡某在跃龙街道范家村开摩托车修理部,工作积极,收入稳定。

  三、存在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虽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在调研中发现,随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也不少。

  (一)群众的认同度不高。社区矫正是需要执法机关、矫正对象和社会群体的三方配合,由国家机关借助社会综合资源的帮助而对矫正对象进行的开放式行刑方式,在我国它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调研过程中,据了解,矫正工作者认为在试点阶段,由于社区矫正还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如果工作得不到地方的政府领导的重视,工作就很难开展,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多领导都不了解社区矫正究竟为何物,社会上的一般群众就更不用说了。由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各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同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闻,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人民大众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社会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二)机构不健全,司法行政系统陷于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社区矫正是执法工作,又是教育矫正人的工作,涉及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要将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健全社区矫正机构,配齐工作人员。目前,我们既无专门的执行机构,又缺乏执行人员,志愿者力量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只是简单停留在转接材料、建立监管档案阶段。

  (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社区矫正的质量难以保证。矫正经费短缺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公安机关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但现在具体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局极其下属的司法所进行,司法所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教育设施。矫正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但它仍然是一种国家机关的行刑方式,缺乏国家专门的财政支援是不可能进行的。

  (四)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精神,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实践中由于牵涉的部门较多,权利义务不明确,且没有固定的统一办公场所,各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反而使工作复杂化。

  四、探索和思考

  为此,面对当前新形势和新问题,社区矫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总结规律,积极探索长效、稳定、务实的新机制,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仅靠镇综治办、司法所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要负起直接领导责任并给予大力支持。实行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派出所、司法所、工办、民政、团委、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单靠司法行政机构唱独角戏,搞孤军奋战,都是行不通的。

  (二)保证工作经费,建立安置帮教基金。基金使用:给于归正人员回籍初期生活无着落、重大疾病、遭受灾害及服刑在教人员家属遇到特殊困难等方面提供社会救济和帮助,给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归正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必须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专项基金,数额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同级财务部门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标准,保证足额下发,专款专用,对于贫困地区,上级要在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整个地区的平衡性。

  (三)优化环境,为社区矫正人员和谐共处的营造良好氛围。要紧紧抓住社区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要做到真正让每个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尺度。

  (四)尽快成立统一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构。加快司法体制改革步伐,自上而下地成立统一领导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诸部门指定人员参加,设立固定办公地点,由上述部门合署办公,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与协调。

推荐阅读:

  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3篇

  群众文化生活调研报告【三篇】

  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党支部建设调研报告党支部调研报告【十篇】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集合4篇

  关于退役军人信访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3调研报告3000字(通用3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2023调研报告3000字(通用3篇)